【50年代台北蚵仔麵線】台灣傳統的美食好味道
蚵仔麵線是台灣小吃中極具有特色的一種,
主要原料為蚵仔(小牡蠣)和麵線,
蚵需先拌太白粉,
但目前也有許多是用大腸麵線~
美食小典故:
蚵仔麵線是臺灣最普遍的小吃,無論大街小巷都不難瞧見其蹤影,
如果以這種市場佔有率來看,它甚至可以榮登臺灣小吃之首呢!
蚵仔麵線的精確由來並不可考,但根據老一輩人的說法,
它源自於臺灣早期的農業社會的麵線羹,是當時的主婦烹煮給農耕者的點心。
為了便利多人享用,通常將麵線煮成一大鍋,
並沒有加入任何配料,不過由於靠海地區盛產蚵仔,
所以丟入蚵仔來補充營養,於是演變成現在我們吃到的蚵仔麵線。
50年代台北蚵仔麵線
2012.5.6
招牌上有滿滿的菜單
唷!有胡市長~
店裡面的樣子,就像一般路邊攤一樣
獲得很多獎項
空心菜(個人習慣必點!)
重頭戲的主角,蚵仔麵線
怎麼不是蚵仔~(翻桌)
(因為今天想吃大腸)
這是下水湯,也是台灣特有的小吃
美食小典故:
下水湯為台灣舊時普遍見於菜市場旁、麵攤、麵店之雞鴨內臟,
經過潔淨處理後,加薑絲、蔥同烹煮成清湯。
嗜酸者加烏醋,嗜香者多加芝麻油。
由於舊時民生物資營養欠缺,雞鴨內臟多賤賣甚至免費贈送,廣受人民烹調食用。
米糕~
美食小典故:
相傳在蘇東坡的《仇池筆記》中,就已經有筒仔米糕的記載,但當時的名稱為「盤游飯」。
製作筒仔米糕時,先將糯米與香菇、紅蔥頭、醬油、鹽、酒、油等一起炒香,
然後再將切片滷蛋、肉片或是肉燥放入小筒子中,
再放入炒過的糯米料,之後再蒸。等熟了之後,
倒扣於盤上,淋上甜醬及香菜,就成了筒仔米糕。
是不是很想挖一口來吃呀~
台中市中區中華路一段199號
店家電話 / 04-22291866
營業時間 / PM 4:00 ~ AM 2:00 每個月第三、四週的禮拜三店休
距離住宿地點走路大約17分鐘內就可以到囉!
